首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闲析陈书鹃声拾遗诗送董雪耕归养嫘乡文艺 [复制链接]

1#
有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07/4304149.html

《绵州艺文拾遗·盐亭篇·鹃声集》

闲析陈书鹃声拾遗诗

——送董雪耕归养

辛酉仲春,郭平兄将《合江县志·卷之四十八·艺文·诗九》截图发于我,上记录盐亭诗人、康熙进士陈书与合江进士、清初名瀚董新策赠别诗。郭兄知陈书系我宗族名人与家乡盐亭清初的著名诗人,与赵蕤、文同合称古代“盐亭三大才子”。有《鹃声六集》、《鹃声旧草》、《漫笔亭诗草》等诗集传世。蒙文通记“闻邹晨曦君言,曾于周缉熙案上,见鹃声集数巨册。”外陈书还有文集、杂文、小品与政论。惜几经世乱,遗踪难觅。幸盐邑学人蒙文通、杜达夫、蒙吉甫、刘泰焰诸君对保存与传承陈书的《鹃声集》作出抢救性的贡献。将所存残鹃,搜集整理,点校重编。族耆陈元柱,退休居蓉,特编《鹃声集·译注》。书公之作,十存一二。今人窥管,亦是大放光彩。而郭兄传我之诗,是今版《鹃声集》上没有的。故内应元柱宗亲之请,外援郭平兄之力,合作将此诗译成简体,转盐亭同学,藉以留存。与元柱宗亲分工协作,古诗译注亦是他术业有攻。以闲人浅薄的古文功底,唯恐曲解书公之意,不敢硬翻直译。特将此诗时代背景、人物关系、诗情意境浅析于此,留待方家指正。

送董雪耕归养

清朝礼部郎中·陈书·盐亭

朔风吹塞雁,黄菊冷霜姿。太史整归辔,都门十月时。

北风剧寒冽,卷地惊飚驰。魚凫天万里,承明从此辞。

忆自计偕来,几月居京师。文战决坚垒,光彩动龙墀。

同辈各返旆,玉堂客淹迟。僦舍栖僧寮,薪米筹铢锱。

朝选阴何句,暮耽徐庾词。炎凉忽换节,定省嗟暌离。

上章既得请,岂惮风雪欺。嗟予忝枌梓,七载违东篱。

高堂亦垂白,踯躅归无期。自君居比邻,倾吐豁心脾。

奈何当此别,贫病增郁伊。执手西南望,计程过巫夔。

舞斑日正长,百岁契蓍龟。闲中盛著作,南垓篇什垂。

人生重伦彝,富贵将焉为。冰清有前辈(谓樊贞溪检讨),

养志横江湄。相逢倘惠问,高风总难追。

(一)人物:三位清初在北京朝庭做官的四川进士

一是本诗作者陈书(—),四川盐亭县人,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礼部郎中。

二是回川归养的泸州合川人董新策(-),字嘉三,一字雪耕,号樗斋。康熙三十九年()年庚辰科进士,授庶吉士,入翰林,散馆授编。著有《剑外搜奇》、《樗斋诗文集》等行世。

三是诗中提到的冰清前辈:樊泽达,字昆来,一字贞溪,四川宜宾富顺县人,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官至翰林侍读,提督广东学政,工诗。著有《敬业堂稿》、《江山杂咏十三集》三十二卷行世。

三人的关系是樊泽达年最长,“少时,值张献忠义军攻泸州、宜宾。泽达奉二亲避兵越溪。家贫,负米百里外,徒跣供炊。人称至孝。”亦就是说:樊泽达在张献忠军队攻宜宾时,就也是孝顺懂事与敢做敢为的少年,长陈书二十五岁左右。陈书又长董新策二十岁。三人皆在至这十五年期间的康熙进士,陈书授官中书舍人,余二人皆入翰林院。相同的进士经历、相同的四川籍贯、相同的才情,让他们在京圈中互勉互励,多了些走动。陈书与有着“遂宁相国”之称的康熙九年()进士张鹏翮,也是相知相交的。只是这阶段,刚好张鹏翮外调八年,任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四十七年,张鹏翮方回朝寻迁刑部尚书。四十八年,调户部。张鹏翮拜相,是雍正元年的事。

(二)时间:康熙三十九年()十月

查《合江县志·卷之五·乡贤五》董条:“董新策,字嘉三,号樗斋。幼慧,甫三岁即口授程子四箴,康熙庚辰成进士,入翰林,年才弱冠。未几,陈情归家,居凡二十年,事亲以孝闻。雍正初年,诏起授甘肃宁夏道,寻调平庆道,每朝见,多蒙宠眷,后因事赴京,复原官。以病乞休。家居又二十余年。”

可见董新策生平有两次辞官归养,一是乾隆三年(),年近62岁的董新策,以家有九旬老母,以病乞休,向新皇乾隆告老还乡。回川后主持成都锦江书院,门人遍布川内外。二就是本诗作的康熙三十九年()年十月,董于春季的会试考中进士,授庶吉士,入翰林,散馆授编。“忆自计偕来,几月居京师。”董在翰林院没干几个月呢,就以孝亲为由,陈情辞官归养。归养有两种意思:1.回家奉养父母。2.回家休养。

“文战决坚垒,光彩动龙墀”。文战指科举考试,龙墀喻指皇上。本句指董考得很好,光彩惊动皇帝。“同辈各返旆,玉堂客淹迟。”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是说和董一批来京考试的学子,很多各返家乡了,董因为入选翰林院而耽迟。

十月,董新策离京回川,作为同朝为官同乡陈书,比邻而居,几朋相处。很欣赏董新策的才气与辞官归养的勇气,而亲自送行,并赋五言长诗一首。从这首诗出现在《合川县志》而没有出现在《盐亭县志》上来看,有可能诗笺在临行离别时忽忽写就,被董新策当即带走,并长期作为自己的鞭策之言。

(三)诗境:陈诗中的哲思与理想

陈书以“炎凉忽换节,定省嗟暌离”劝慰无官一身轻,可以早晚问侯尊长,根前尽孝。“嗟予忝杞梓,七载违东篱。高堂亦垂白,踯躅归无期。”陈书引发感叹,联想到七年都没回蜀,家中高堂白发苍苍了,可自己尚无归期。“自君居比邻,倾吐豁心脾。奈何当此别,贫病增郁伊。”这四句回味两人过往比邻相交、志趣相投、心挈脾沁的友情,这辈子咱老哥俩还没处够呢,就当此别了,这只会增加你我哥俩贫病思念的郁气。“闲中盛著作,南垓篇什垂”。以陈书对董新策才气的了解,你闲了下来,定会著作等身,预见到董的文章将流芳在南边很远的很远的范围。“人生重伦彝,富贵将焉为。”并上升到处世哲理,对弃官归养的董新策进行深度安慰。“冰清有前辈(谓樊贞溪检讨),养志横江湄。相逢倘惠问,高风总难追”。说这下你回去若遇见早先归养家乡宜宾的横江边,有着冰清品格的翰林樊泽达前辈。若他问起我,你代我说:他的高风亮节,是我追思难及的。养志:指保持不慕荣利的志向,多指隐居,或谓奉养父母能顺从其意志。

陈书以四川前辈樊泽达的归养横江,肯定董新策的人品与选择。

陈书通过本诗告诉我们哲理:人生之中,著作比官职重要;品格比薪酬重要;父母比富贵重要!

(四)董新策的未来

辞官归养的董新策没有辜负如父如兄的忘年交陈书的殷切希望。康熙四十八年(),泸州知州张士浩于政事乎和之后查阅旧乘,感其多所缺略,适值新策辞官家居,慕其文才,遂骋请总事续修州志《泸州志》。此志据王帝臣《泸志》续修而成,对旧志之缺略者一一作了订补,而主要则是续纂近二十余年间史实,以董新策瀚林之才,不数月便得以成书付梓。

康熙后,四川总督岳钟琪向新皇雍正推荐董新策,认为"可大用"。雍正召见了董新策,夸奖他的忠孝,还赏赐他御砚御墨,貂皮、人参,并授他宁夏兵备道官职,后调他任平庆知府。董新策对此感恩戴德,写了《纪恩诗八首》。

乾隆三年,董以年老尽孝为由,再次辞官归养。晚年主持成都锦江书院,受到四川士林的敬重,门人遍布川内外。教出“清代蜀中三大才子”之一彭端淑等许多人才。

(五)陈书的未来

陈书比董新策年长二十岁,职位也更高,政治成熟,他亦有奉亲的理想,内心认同董新策,于是有了《归养》一诗。

赠别董新策时,陈书痛感“七载违东篱”、“高堂亦垂白”。意思是公元年—这七年之间,陈书居京师之中。陈书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进士,倒推即康熙三十二()年陈书曾回四川盐亭一趟。

身不由已的仕途,祸从口出的朝庭,让陈书养成隐忍的性恪。自古忠孝不两全,“纯善至孝”的陈书无从尽孝。在内心深深自责,悲痛之余,终于康熙四十二()年“丁忧”方回盐亭。居家守孝期间,陈书重新整理了自己的《鹃声集》等作品,在盐亭、射洪、梓潼一带留下他的翰墨。

回京之后,就得了一种需“常服汤药”的疾病。而且不久疾沉,最后于康熙五十一()年,陈书终职礼部郎中,正四品。五十七岁的陈书病殁,其子景锜、景镐奉旨扶灵,从京师回盐,载棺而行七七四十九天,归葬盐邑城南二十里河东进士坪。子孙散居今巨龙镇梓江两岸,水集口村清代陈书祠堂至今尚存。

二0二一年三月二十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