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肚蜷体气游丝,暴躁如雷很悲愤。没有困难的人生,只有渡劫的痛经人!腰酸吗,手脚冷吗,痛经人,痛经魂,痛经都是人下人。我国女性中原发性痛经(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占痛经的90%以上,重度痛经的发生率为13.55%,你身在其中吗???
原发性痛经类型
1
气滞(寒凝)血瘀
影响因素:
①多因情绪导致,心情不好,郁郁寡欢,气机阻滞
②或感受寒邪,如经常饮食过凉,导致血瘀
在经前、经期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发为痛经。
临床表现:
气滞血瘀: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黯有块,瘀块排出会减缓疼痛,经行不畅,经血量少、胸胁、乳房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
寒凝血瘀: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减轻疼痛,或周期后延,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苔白。
2
气血虚弱
影响因素:
①身体虚弱,气血不足
②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
③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导致气血虚弱。
经后气血更虚,失于濡养,无力流通血气,则血流迟缓、瘀滞,因而发为痛经。
临床表现: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
3
肝肾亏损
影响因素:
①素来肾虚
②房事过于频繁
③久病虚损,伤及肾气,肾虚则精亏血虚
经后精血更虚,使身体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发为痛经。
临床表现: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腰骶酸痛,头晕耳鸣,面色晦黯,小便清长,舌淡苔薄。
药物治疗
还在红糖热水当饭吃,却哭爹喊娘的痛经,然后吓呆所有人吗?加油吧,痛经人!让我们主要以消滞化瘀、益气养血、补肾填精,和中止痛为原则,治疗痛经问题。还在等什么,快来和我一起打响经期保卫战吧!
01
柴胡舒肝丸
气血壅滞,“不通则痛”,发为痛经。柴胡舒肝丸方中柴胡、青皮、陈皮、防风、香附、枳壳、木香、乌药合用,以舒肝理气,消胀止痛。半夏、茯苓、桔梗、厚朴、紫苏梗、豆蔻、甘草合用,以健脾调中,行气消胀。白芍、当归养血和血,以柔肝体;气滞邪结则血瘀,故以三棱、莪术行气活血化瘀。诸药合用,舒肝理气,消滞止痛,缓解痛经。
02
养脾散
《景岳全书·妇人规》曰“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此二者,则尽善矣”选用健脾补气为主法,兼顾他症的药物参合以治之,养脾散方中*参、白术、茯苓、甘草是为四君子汤,补脾益气,使脾气本源得以健固,再加以温补肾阳之品。阴阳消长有序,气血精微生化有源。(《从脾胃角度论治痛经经验》)山药、茯苓、薏苡仁、莲子是为四神汤,可健脾养胃、静心安神;独家成分老范志万应神曲可以醒脾;肉桂、砂仁、丁香可以温脾使得脾胃气机升降有序,气血平和则经调痛不发。
03
复方首乌地黄丸
痛经因肾虚冲任失养、不荣而致;故补养肝肾阴血、调理冲任二脉均为治本之法,可达经水调顺,诸症缓解之功。方中女贞子归肝、肾经,具补益肝肾、清热明目之功;旱莲草归肝、肾经,滋阴益肾,凉血止血;全方补肝肾养阴血,平补肝肾。因而在妇科临床上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月经病每每收获较好疗效。
——《广西中医药》年03期
辅助治疗
No.1
中药敷贴疗法
选用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中药:醋炙延胡索20g,当归、川芎、酒赤芍、乳香、五灵脂、蒲黄、小茴香、肉桂、干姜各10g研成粉末,加黄酒调成糊状,每次取20g敷于关元穴。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改善生活习惯
平素注意不感受寒凉,少食辛辣;日常注意自身的情绪调节,缓解抑郁紧张的情绪,避免气郁不舒,血行失畅,瘀阻而致痛经。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生活改善痛经状况!
——《例痛经患者问卷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
No.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