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月6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度时为小寒,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这里,提一下对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的解释,民间有句谚语叫“小寒大寒,冷成冰团”,意思是说大寒和小寒都很冷。很多人都认为大寒比小寒更冷,好像是最严重的寒冷称为大寒,比较重的寒冷称为小寒一样,其实非也。有气象的档案做证,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我们平常所说的“冷在三九”的“三九”实际上也是在小寒节气内。那么,为什么会将最冷的天气叫小寒呢?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半则大矣。”这下,我们就明白了,小寒和大寒中的“小”和“大”实际上是按时间来进行记录的。所以,现在延续了当时的情况而已,跟小雪和大雪相类似。小寒的节令特点我们已经很清楚了,那么,为什么要在这个节令来谈痤疮的问题呢?这跟这个节令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都知道,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民间也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唐代名医孙思邈对此称:“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了饮食对人体的作用。对于饮食有这样几个基本的原则性的观点,其一是要有“节制”,其二是要“均衡”,其三则是要有“针对性”。这里说的要饮食有针对性,是说人的体质要和吃的食物之间不发生冲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因人而食。说到因人而食,偏偏有那么些人不信邪,大多年轻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主力军。自恃机体代谢旺盛,胃肠功能强盛,其结果是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招来不速之客——“青春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痤疮,它给年轻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如何防治痤疮呢?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温水洗脸,常洗澡,少吃油腻、辛辣、寒凉食品,多吃水果蔬菜,避免便秘,禁止用手挤捏,否则,痤疮消退,疤痕依在。因此,小寒节令人们要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元代《饮食须知》则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所以这里提醒诸位,尤其是年轻的朋友在进补时不要被“五味所伤”,更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补。比如,下面的膳食方就是不错的选择:生津除烦丝瓜粥[原料]丝瓜克,西红柿3个,粳米克,葱、姜末、盐、味精各适量。[制作]丝瓜洗净去皮,切小片;西红柿洗净,切小块备用。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姜末、盐煮至粥熟,放西红柿、味精稍炖即成。[功效]清热,化痰止咳,生津除烦。患有痤疮的人可以长期食用。此外,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虫草、首乌、枸杞子、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和海虾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