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讯5月6日,“种黄精收黄金,种重楼住高楼,种续断穷根断,云药之乡迎客八方,相约你我的爱尼山……”伴随《相约爱尼山》的歌声,以“云药之乡·康养圣地,观云海赏牡丹相约三月六、吃重楼品药膳就来爱尼山”为主题的中国·双柏(爱尼山)云药康养文化旅游节正式拉开序幕。
在文化旅游节上,种植了8年滇重楼的施丽萍特地从大麦地镇赶来参加中药材“斗药”大会,“从品质、品相上来讲,并不是特别好,由于是从小车运输过来的,没有保管好,根茎出现了断裂。我是第一次来爱尼乡,此次比赛是重在参与,更重要的是希望像爱尼乡的种植户进行经验交流。”施丽萍说,近三年来,她从滇重楼上收入了28万元。
与施丽萍一样,在首届中国·双柏(爱尼山)云药康养文化旅游节,许多人一起聚集在双柏县爱尼乡,通过文艺演出、相约“爱尼山”山歌邀请赛、中药材“斗药”大会、道地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实地考察活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交流暨招商洽谈会、药膳美食品食街和相约“爱尼山”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展示了爱尼乡丰富的中药材和中药材文化。
双柏县委书记李长平介绍,本届文化旅游节旨在进一步做强做大双柏县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提升“云药之乡”知名度和美誉度,优化升级全县重点产业结构,建设康养休闲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爱尼山乡位于双柏西南部,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与红河系分水岭南侧,境内立体气候明显,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地广人稀,有林地87万亩,人均有林地7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3%,素有“绿海明珠”“天然氧吧”“黑山羊之乡”“野生菌之乡”“三月六发源地”“云药之乡”的美誉。
依托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林地资源,爱尼山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州县党委政府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发展道地药材,建设云药之乡”上着力,牢固树立“打好生态牌、走宽绿色路、念活山字经、做足林下文”的发展理念,采取“政府引领、合作社带动、党总支搭台、基地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把山当田耕,把药当菜种”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按照高海拔地区种重楼,中海拔地区种茯苓、黄精、续断,低海拔地区种佛手、何首乌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了“种黄精收黄金,种重楼住高楼,种续断穷根断”的目标。
截至目前,爱尼山已入驻中药材种植企业5家,组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带动中药材种植农户多户,种植中药材余亩,涵盖茯苓、重楼、牡丹、芍药、佛手、续断、黄精、首乌、灯盏花等10多个品种,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势头,真正实现了以药促增收、以药促脱贫。
自年被省科技厅、省药监局认定为第一批“云药之乡”以来,双柏县立足优良的生态气候环境和特有的资源禀赋,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山区扶贫综合开发、农民增收脱贫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强力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效益逐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县种植中药材5.8万亩,完成全年种植任务12万亩的48.83%,其中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5个,亩以上亩以下连片种植基地9个。生物医药产值达4.23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加工(云南森美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产值1.01亿元,中药材种植(养殖)产值3.21亿元。
下一步,爱尼山将逐步建立起集中药材种植、生产、流通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建成全县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和休闲、养生基地,实现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力争到今年底达3万元左右,中药材种植面积新增亩,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亩以上。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马苗/文代魏/图片视频
责编:吴晨萍一审:周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