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将相吏民清代富察家族报国事迹 [复制链接]

1#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3830-1.html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从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琼瑶的《还珠格格》,到21世纪初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再到年热播的《延禧攻略》,乾隆朝孝贤纯皇后的兄弟傅恒和他的儿子福康安,在各种戏说性质的电视剧中,呈现在观众面前的都是纷繁复杂的感情戏中“苦情男主角”形象。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傅恒和福康安父子俩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呢?

富察·傅恒,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26岁就官至军机首辅和内阁大学士,在军事上也颇有建树,曾参与大小金川之役、征伐伊犁、平定准噶尔叛乱、清缅之战,并在征战过程中身染重疾,班师回朝后不幸病逝。乾隆皇帝谕示傅恒的葬礼按照皇亲宗室规格办理。傅恒的第三子富察·福康安,字瑶林,亦为一代名将。他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叛乱、台湾林爽文起事及反击廓尔喀之战等,最终病逝军中。福康安生前就被授予“贝子”爵位,死后更是和父亲傅恒一同被追封为郡王,并配享太庙。

由于傅恒和福康安父子在乾隆一朝可谓是“位极人臣”,死后更是获得了皇室宗亲才能拥有的殊荣,因此后世对傅恒父子与乾隆皇帝的关系有着诸多的传闻和臆测:有观点认为,乾隆对傅恒父子的恩宠是对早逝的孝贤皇后感情的延续;在某些野史故事中甚至提出乾隆与傅恒的夫人私通、福康安则是“皇家私生子”的说法。

然而,纵观清代历史即可得知,富察家族的兴盛和荣耀,并不是从乾隆时期才开始的,而是一代代富察家族成员用忠心、鲜血乃至生命所争取到的。将其完全归功于孝贤纯皇后,不但是对她本人不尊重,还是对富察家族男子们功绩的抹煞。

下面就让我们拭去岁月的尘埃,走进历史上真正的富察家族。

//从世管佐领到朝廷重臣//

傅恒所在的富察氏一支起源于吉林省富尔哈河一带,在明代中后期迁居于沙济城(今辽宁省新宾一带),因此被称为“沙济富察”。明末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当时在沙济城的富察氏其中一支的首领旺吉努率领家族成员投奔了努尔哈赤。

旺吉努在归顺后被努尔哈赤授予正蓝旗下属的“牛录额真”(世管佐领),这原本只是一个世袭的中层官职,却在旺吉努的孙子哈什屯继承职位后发生了变化。年,清太宗皇太极与正蓝旗旗主德格类发生冲突,在关键时刻,原属正蓝旗下佐领的哈什屯投靠了皇太极,也由此受到了清廷的重用,整个家族从正蓝旗被“抬旗”到皇帝直属的镶黄旗,从普通的佐领提升为兼领皇家侍卫的佐领。

从此,哈什屯及其后人确立了“要始终追随皇帝”的行为准则。顺治皇帝继位后,哈什屯被提拔为御前侍卫副统领。在摄政王多尔衮当政时,哈什屯依旧冒着各种风险,不惜被降职也要坚持站在顺治帝一边。因此在顺治帝亲政后,哈什屯更加受到重用,被任命为议政大臣,加赠太子太保,开启了富察家族成员成为朝廷重臣的先河。

哈什屯的儿子米思翰在康熙年间官至户部尚书,在三藩之乱爆发时力主撤藩,并上疏进呈剿贼方略,给予当时在困境中的康熙皇帝极大支持,并积极为平定叛乱备办军需。可惜三藩尚未平定,米思翰就因病去世。米思翰去世后,他的长子马斯喀先后担任内务府总管和领侍卫内大臣,并在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的战争中立下战功。

米思翰的次子马齐则更加拓宽了富察家族的官宦之路,他是富察家族中的第一位文臣,在康熙年间官至内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虽然他曾因附和朝廷众臣拥戴皇八子胤禩为太子而惹怒康熙帝,一度被罢黜,但是很快官复原职,从此行事更加谨慎。雍正帝继位后,马齐先后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军机大臣,进入了清廷权力的核心中枢。马齐是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时代的“三朝元老”。在他病重期间,乾隆皇帝曾下令让御医为其诊治,去世后赐其谥号“文穆”。

马齐的三弟马武是康熙、雍正两朝皇家近侍的领侍卫内大臣。马齐的四弟李荣保官至察哈尔总管,虽然相比三位兄长并不算显赫,但是李荣保的女儿孝贤纯皇后和第九子傅恒,在乾隆年间又将富察家族的辉煌推向一个新高峰。

富察·傅恒画像

截至马齐一代,富察家族的成员虽然不乏位高权重、声名显赫的名臣名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尚未有献身战场的英烈之士,这对于尚武的满洲贵族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遗憾。而康熙皇帝在训斥马齐时的一句气话,“问其族中,有一人身历戎行而阵亡者乎”,更突显了这种尴尬(蒋良骐.《东华录》,中华书局,年)。

然而,富察家族的后辈们却用以身报国的行为证明了自己,自乾隆年间开始,富察家族就先后有近十人相继战死沙场或在征战途中病逝,以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领土完整。

//满门忠烈,将星云集//

富察家族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将领是李荣保的次子,孝贤纯皇后和傅恒的哥哥傅清。

乾隆十一年(年),傅清被任命为驻西藏副都统,协助驻藏大臣管理当地事务。他周旋于西藏郡王颇罗鼐和达赖、班禅等大小喇嘛之间,为维护地区稳定和发展民生向乾隆帝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建议。

乾隆十四年(年),傅清升任驻藏大臣。次年西藏郡王颇罗鼐去世,继任的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行为乖张,与达赖、班禅等宗教界人士关系紧张,肆意骚扰当地百姓,甚至有私通准噶尔部叛军、图谋不轨的嫌疑。傅清将这一情况向清廷禀报后,乾隆帝立刻派出将军班第和四川总督策楞率军支援。虽然乾隆帝让傅清在援军到达西藏之前暂时不要采取行动,但是傅清在得知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意图谋逆的确切消息后,认为一旦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军在援军到来之前就开始行动,那么清军将会错过平息叛乱的最佳时机,不仅当地百姓会惨遭屠戮,而且援军到来后也很可能会为平叛付出较大的代价,不如先下手为强。

傅清当机立断,以宣读皇帝诏书的名义将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召到驻藏大臣署,然后趁其不备,抽刀砍杀了他。

之后,驻藏大臣署被前来报复的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军*羽团团包围,傅清与叛军经过一番激战,英勇牺牲。事情的发展正如傅清所料,由于叛军群龙无首,很快就被赶来的清廷援军剿灭。就这样,傅清以“玉石俱焚”的方式,为西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乾隆帝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傅清“揆几审势,决计定谋,心苦而功大”,追封其为一等伯,并赐谥号“襄烈”(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九十九》,中华书局,年)。

令人钦佩的是,傅清忠烈壮举并不是富察家族的孤例,傅清的儿子明仁子承父业,参与了清缅战争、大小金川之役等多次战役。乾隆四十年(年),在第二次金川战役中,明仁身中枪伤依旧坚持奋战,最终因伤势过重,战死疆场。

明仁不但是英勇善战的武将,在文学艺术方面也颇有造诣。他和弟弟明义皆为曹雪芹的好友,两人经常与曹雪芹以诗文会友,对他的著作《红楼梦》也颇有研究,堪称第一代“红学家”。

曹雪芹也曾多次以诗相赠明仁,其中以《寄怀富察明益庵》(明仁字益庵)一诗称颂了明仁的文武全才并描叙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在明仁出征缅甸时,曹雪芹以《送明益庵征缅夷》一诗为他送行。在明仁为国捐躯后,曹雪芹写下了“一腔碧血还天地,万里梦魂犹别离”的诗句来悼念这位好友。

当二哥傅清为管理西藏殚精竭虑之时,九弟傅恒也在金川浴血奋战。乾隆十一年(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发动叛乱,第一次金川战役爆发。乾隆帝先后派出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前去平息叛乱,却接连受挫。乾隆十三年(年),傅恒毛遂自荐,亲赴金川一线,不到三个月就连续攻下数座险碉,降复叛乱首领莎罗奔,胜利班师回朝,被乾隆帝封为“一等忠勇公”。

乾隆十九年(公元年),蒙古准噶尔部再次爆发叛乱,乾隆帝打算派兵平叛,然而受雍正年间出征准噶尔失败的影响,文武百官大部分反对出兵,唯有傅恒坚决支持出兵,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备战方案。在历时一年的准噶尔战役中,傅恒虽然没有亲临前线,但是他带领军机处官员,夜以继日地在后方筹划备战,以求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和调兵拨饷,保证必要的军需,为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乾隆帝念其功绩,不顾傅恒本人推辞,坚持再次授予他“一等忠勇公”爵位。次年,乾隆帝将百余名功臣画像陈列于紫光阁,傅恒荣居首位。

傅恒和一批满族官宦子弟均与文学评论家袁枚来往密切,在准噶尔战役中,军机大臣鄂尔泰的儿子鄂容安战死,袁枚作《哭襄勤伯鄂公》一诗来悼念。傅恒对该诗中“男儿欲报君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这两句颇为欣赏,并引以为志。谁知竟“一语成谶”。15年后,傅恒因在征战中身染重疾,不幸病逝。袁枚为此唏嘘不已,写下了《傅文忠公挽词》以示怀念(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乾隆三十年(年),缅甸多次袭扰中国西南边境,清廷出兵讨伐,清缅战争爆发。然而清军在战争中进展并不顺利,连续三任云贵总督都相继折戟,于是率军入缅平乱的重任又落到了傅恒的身上。乾隆三十四年(年)七月,傅恒执掌征缅帅印,起初连战连捷,可惜由于西南地区水土过湿,烟雾缭绕,久居北方的清军无法适应,许多人感染了瘴疠之疾,主帅傅恒也一病不起,却坚持在作战一线指挥,致使病情愈发严重,但他一直坚持到缅甸国王罢兵乞和。

乾隆帝得知后,要求傅恒立即回京治疗,然而为时已晚。乾隆三十五年(年)二月,傅恒病逝,年仅49岁,实现了自己“死到沙场是善终”的誓言。

傅恒去世后,乾隆帝亲自到其灵前祭酒,盛赞傅恒:“世胄元臣,与国休戚。早年金川,亦建殊绩。定策西师,唯汝予同。酇侯不战,宜居首功。”

早在傅恒出兵缅甸之前,他的儿子和侄子已经在为国征战中献身沙场。傅恒的长子福灵安,于乾隆三十年(年)在奔赴云南永北镇作战时不幸染病去世。

傅恒的侄子、即其五哥傅文的儿子明瑞,官至云贵总督。在清缅战争中,明瑞不顾眼部受伤,率领清军扭转了战役初期的颓势,取得了征缅战争的初次胜利,被乾隆晋封为一等诚嘉毅勇公。在乾隆三十三年(年)的一场战争中,由于清军后援不力,导致明瑞及其部下被5万缅军团团包围,弹尽粮绝。明瑞让副指挥率清军主力突围,自己则留下断后,与数倍于己的缅军奋战,最终身负重伤,不愿被俘,自缢而亡,乾隆帝赐其谥号“果烈”。

在傅恒和他的子侄相继为国捐躯后,富察家族的成员依旧在为国家的稳定和领土完整前仆后继。乾隆三十七年(年),第二次金川战役爆发,傅恒的另一个侄子,明瑞的弟弟奎林向乾隆帝请命,希望奔赴前线作战。乾隆帝考虑到奎林的哥哥明瑞已经在清缅战争中牺牲,不愿让奎林步其后尘,不料奎林竟在御前痛哭恳求,表示“惟愿杀贼复仇”。乾隆帝为之动容,应允他的请求。在第二次金川战役中,奎林因作战勇猛,获赠“巴图鲁”名号。

乾隆五十三年(年),尼泊尔廓尔喀部入侵中国西藏地区,清廷随即调兵进剿,廓尔喀之战爆发。奎林被任命为成都将军,率兵奔赴前线。在征战过程中,奎林的颈部生了疽疮,依然坚持领兵作战。他的同僚前去探望,奎林毅然表示:“疾何必问,大丈夫不能马革裹尸乃至奄滞床箦,亦可丑也!”不久奎林就病逝于军中,乾隆赐其谥号“武毅”(徐珂.《清稗类钞·忠荩类:奎壮烈马革裹尸》,中华书局,)。

到了嘉庆年间,富察家族的子弟依旧在为国征战之路上前仆后继。傅恒的第三子福康安就是倾尽一生为国征战的代表。福康安的军旅生涯开始于第二次金川战役,在战斗中,福康安率领士兵艰苦作战,克敌制胜,初步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乾隆帝的赏识。战争结束后一再被提拔,官至四川总督,成为总领一方军政的封疆大吏。在管理四川期间,福康安为剿灭“咽匪”,维护当地治安做出了一定贡献。

乾隆四十九年(年),甘肃爆发叛乱,平叛的清军误入埋伏,千余人全军覆没。关键时刻,福康安被封为钦差大臣兼陕甘总督,率军前往甘肃,很快就连克叛军要塞,生擒匪首数名,平定了叛乱,福康安也因功被晋封为嘉勇侯。在战争结束后,福康安仍为甘肃地区的长治久安耗费心力,上奏皇帝提出设立学校等关于善后事务的建议,得到乾隆帝的赞许,对清代边远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平定甘肃后不久,乾隆五十一年(年),林爽文带领农民军在台湾起兵反清。起初清兵征战不力,台湾知府驻地陷入农民军的包围之中。朝廷派出福康安率军前往平乱。在福康安的指挥下,清军迅速解除了知府驻地之围,扭转了战局。之后福康安又率领清军继续围剿农民军,在乾隆五十三年(年)取得了平叛的最终胜利。

不久,廓尔喀之战爆发,福康安的堂兄奎林也在征战中因病去世。乾隆五十七年(年),朝廷派福康安前往西藏征讨侵略军。福康安在与廓尔喀部队的作战中大获全胜,保证了清朝西南边境的安宁和西藏社会的稳定,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福康安代表清廷与八世达赖、七世班禅等西藏宗教首领共同筹议办理西藏善后事宜。双方经过协商,最终达成多项协议,订立了治理西藏的具体章程,其中包括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强化了驻藏大臣的职权和地位等措施,对西藏地区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乾隆六十年(年),云南爆发苗疆民乱。乾隆任命福康安为云贵总督,率军平乱。福康安采用剿抚并用的措施,初战告捷,擒获两位叛军首领。可惜,由于长途跋涉和紧张作战,福康安终因积劳成疾,*庆元年(年)病逝。太上皇乾隆万分悲痛,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并建立专祠以致祭。福康安也成为清代仅有的几位非皇室宗亲却享有如此殊荣的大臣。

奎林、福康安相继病逝后,他们的子侄延续着富察家族以身许国的事迹。惠伦是奎林的儿子,明瑞的养子,继承了养父一等公的爵位。嘉庆二年(年),在随清军前往湖北剿匪作战时,惠伦多次击败匪军进攻,在追击残匪时误入埋伏,殁于阵中。嘉庆皇帝为之震悼,下诏“惠伦父子效命疆场,实为可悯,从优议恤”,赐予惠伦家人两白银治丧,并让惠伦的儿子博启图承袭公爵,提拔为御前侍卫(参见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六》,中华书局,年)。

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又贵为皇后的兄弟子侄,富察家族的成员以大无畏的精神,在乾隆、嘉庆两朝半个多世纪内接连有8人为国捐躯。富察家族为我国西部疆域的巩固以及西藏、四川、云南、新疆、台湾等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男儿欲报君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这不仅仅是傅恒一人为国征战的志向,更是富察家族历代以身报国的颂歌,着实令人钦佩。

文章来源:《文史天地》第期

责任编辑/谢建平

★★★如需转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