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育苗地选择山丘平缓处、灌溉方便、土层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育苗。冬季深翻30厘米,经一冬风化后,翌年春进行多次犁耙,拾去草根、树枝和石块,整平耙细,起宽厘米,高10~20厘米的畦。每1/15公顷施腐熟的厩肥、草木灰等混合肥千克,均匀撒在畦上,然后浅翻入土。
图片来自网络2.种植地选择山坡林缘或房前屋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于冬季深翻30厘米以上,拣去草根和石块。翌年春翻耕1~2次,使土层疏松。每1/15公顷施厩肥、草木灰混合肥千克作基肥。施后耙地1次,使肥料与表土混合均匀后,起畦种植,畦宽50厘米、高25厘米。亦可在房前屋后挖坑种植。
(二)育苗繁殖
1.播种育苗每年10~11月间何首乌种子成熟时,将整个果穗轻轻地剪下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装入布袋或纸箱,置阴凉干燥处存放。第2年3月份,当气温回升到20℃以上时撒种。在整好的育苗畦上,按行距10~15厘米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约1.5厘米厚,盖草,淋透水。一般每1/15公顷用种量1.5~2千克。播后10天左右便可出齐苗,这时要及时撤除盖草,淋水,保持畦土湿润,同时注意拔除杂草。出苗后10~20天,进行间苗补苗,按株距4~5厘米定苗。4月初用2%尿素施肥1次,以促进幼苗生长。大约经过90天,苗高30厘米时便可以移到大田种植。此法繁殖幼苗生长较慢,生长周期长。
2.扦插育苗每年3月或11月份,选择1年生粗壮老熟藤蔓,最好是10月以后割去的从根头上长出的粗壮老藤蔓,剪成带有2~3个节,长15厘米左右的插穗,每50条扎成1小扎,下端蘸黄泥浆,置阴凉处待插。在整好畦的育苗地按行距15~18厘米开横沟,沟深10厘米,将插穗靠沟壁摆下,株距1厘米左右,覆土压实,使上剪口稍露出地面,再覆盖1层稻草。注意不要倒插。扦插后要经常保持畦土湿润,遇干旱要淋水,以利插穗生根发芽。
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止因苗床积水而导致插穗腐烂。若天气暖和,插后10~15天就可长出新芽,1个月后长出新根。约经天的培育,苗长15厘米以上,有数条根后,便可移至大田种植。
3.定植何首乌可以春种或夏种。春种发根快,成活率高,但须根多,产量低,质量差。夏种(5~7月)地温高,阳光充足,种后新根易膨大,结薯块,产量高。从苗地起苗时,苗只留基部20厘米左右的基段,其余剪掉,并将不定根和薯块一起除掉,这是高产的关键。种植时,先在畦上按行、株距20厘米×20厘米开种植穴,每穴种1株,种后覆土压实,淋足定根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可在房前屋后挖坑种植,每坑栽苗4株。
图片来自网络4.田间管理。何首乌定植后,宜小水勤浇,勤中耕除草。搭架栽培的,当茎高30厘米时,应整蔓,使茎蔓均匀分布在架上。直接栽培的,在茎蔓封垄后,可收割部分茎叶,入药,以利通风透光,促进地下块根生长。高温多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涝,以防块根腐烂。何首乌病虫害较少,为减少污染,一般不喷洒化学药剂。
5.收获。何首乌栽植3-4年后,于秋末春初收刨,秋末在寒露至霜降,春初在发芽前。收获后即可割下茎叶晒干入药,也可加工成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的高档首乌茶。收刨的块根去净须根,洗净泥土,切片晒干入药。
二、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于夏季发生,如田间通风透光,则发病较轻。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喷1:1:波尔多液,每7天-10天喷一次,连喷2次-3次。
2.根腐病:病株根腐烂,多在夏季发生,地上部枯萎死亡。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倍液灌根部。
三、采收与加工
定植和扦插1年-2年,于秋季叶片枯萎时采收。除去茎藤,刨出根块去掉泥土和须根。何首乌根深达1米,每穴占地面积较大,需深挖。挖出的块根,洗净后削去两端,切成厚片,先烘后晒。也可用石磨碾碎,但不可用铁器,以免降低品质。何首乌的藤茎可除去茎藤上残存的细枝叶,晒干捆扎成把加工入药。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