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眩晕是一个慢性病,症状容易反复发作,患者
TUhjnbcbe - 2023/4/2 8:47:00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6552376715502314&wfr=spider&for=pc

导语:眩晕是一个慢性病,其起病或急或慢,经治疗后眩晕可除,然若未注重巩固治疗及调护,很容易使头晕反复发作。眩晕的病因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实者多为清窍被扰,常由于风火、痰饮水湿、气郁血瘀等上扰脑窍;虚者为清窍失养,或为气血亏虚,脑窍失养,或为肝肾阴虚,髓海空虚等。

一、了解眩晕的相关频数,肝主条达,肝郁易致肝主疏泄失常,易致疲乏

1、症状频数分布

在眩晕病的症状频数中头晕占93.73%,未达到%是因为在收录病历过程中,二诊或三诊头晕症状暂除,但后有反复,或者经过前几诊治疗后头晕除,辨证论治进行巩固治疗的病历亦收纳其中。其次频次排名前面的症状还有疲乏、心悸、口苦、畏寒、胸闷、口黏、小便黄、目眩、寐差等。

其中疲乏症状与肝脾关系密切,肝为罢极之本,肝主条达,肝郁则易致肝主疏泄失常,易致疲乏;另外,肝病及脾,脾虚亦致疲乏。心悸、胸闷、口苦等亦可为肝郁化火,气机不畅,母病及子影响于心而出现;亦可为心阴虚导致。

畏寒、口黏、目眩者皆可与脾虚生痰湿有关。湿性黏腻而致口黏,脾胃为营卫化生之源,脾虚则卫亦虚,而致卫的温煦作用降低出现畏寒;另外,肝者,卫外之使,肝郁亦可致卫外功能失常而出现畏寒;阳虚、血虚等亦可出现畏寒。

目眩或为脾虚生痰湿,痰湿内蕴上蒙清窍而致;或为肝阳上亢,热邪随经上犯于目而致;或为少阳风寒郁火炎上,风火相煽而致;另外气血亏虚、阴精不足等皆可致目眩。小便黄多提示有内热。寐差与眩晕密切相关,眩晕既可影响睡眠,寐差也会成为眩晕的诱因,这提示治疗眩晕的同时,需要调理好睡眠。

2、舌象频数

由舌象频数结果得出排名前10的为舌红、苔黄腻、舌淡红、舌暗红、苔薄黄、苔黄、苔白腻、舌淡、舌暗、舌淡暗。舌红主热证,既可为阳盛者实热,亦可为阴虚者虚热;苔黄腻多表示为内有痰湿热;舌淡红是平人舌象或病情不重者。

舌暗红,多表明有瘀有热;苔薄黄为有表热;苔黄多主热,苔白腻主痰湿、寒湿;舌淡主血虚,舌暗主瘀血,舌淡暗主血虚血瘀,由上可得知与眩晕有关的病邪主要为热、痰、湿、瘀等,而且以上病理因素常多夹杂致病。这与大家认同的一致,但舌象只是四诊中的一部分,仍需参考其他手段仔细辨证。

3、脉象频数

脉象中,寸旺出现频次最多,旺脉是相较于浮脉而言,浮脉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即轻取明显,中取较差,沉取更差;旺脉是指浮取明显,力度较好,比正常人强,但中取时比浮取时的力度更强,似乎有点弹指;浮多提示表证,但旺脉不一定是表证。

伍炳彩教授认为,一病可见数脉,一脉又主多病,寸浮既可指有表证外,亦可和寸旺一样指内风鼓动,肝风窜动。寸浮、寸旺多提示上焦病变,或为阳气升发太过,或为表证;脉弦多为肝胆气郁、肝风劲急、痰饮及寒邪、湿浊闭阻气机,其差别是肝胆气郁多为左脉弦,风邪致弦,多六脉皆弦,多为内风,即肝风上犯,而作眩晕。

痰饮多弦涩,寒邪多弦紧。脉细弦多提示为肝血虚。脉软提示脾气不足,另外脾虚易生湿,湿性濡,脉则软,此脉多为东垣清暑益气汤的主脉。脉沉细弦,亦多指肝虚之象,或为水饮内停。由上可看出,与眩晕相关的脏腑多为脾、肝,病性有虚有实,病位有表有里。

二、中医中药治疗眩晕的效果较好,常用柴胡温胆汤、逍遥散、越鞠丸等

1、中药频数及类别频数

由中药频数表可知,排名靠前的为甘草、生姜、柴胡、茯苓、陈皮、大枣、党参、法半夏、黄芩、当归、白术、白芍、竹茹,为柴胡温胆汤、逍遥散的主要组成药物,均从肝论治。其次为豨莶草、首乌藤、蔓荆子,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中云:豨莶,味苦,性温,有小毒,入肝、肾经,可补元气,祛风湿……明耳目。

《神农本草经》云:蔓荆实,味苦,微寒,主筋骨间寒热,湿痹……主风头痛,脑鸣……。诸子皆降,惟蔓荆子与苍耳子上浮;伍炳彩教授常将豨莶草、蔓荆子作为药对,用于湿邪上蒙清窍出现头昏、头重者。首乌藤可养血安神,有安眠作用。

之后的泽泻、葛根、神曲、枳实、黄柏、青皮、麦冬、五味子等为东垣清暑益气汤的主要组成部分,起健脾清热化湿之效。另外川芎、苍术、香附、焦栀子、神曲组成越鞠丸;金银花、连翘、马勃、射干、牛蒡子组成银翘马勃散。常用柴胡温胆汤、逍遥散、越鞠丸、东垣清暑益气汤、银翘马勃散等治疗眩晕。

从中药的类别来看,补虚药频数为最多,其次为解表药、清热药、行气药、利水渗湿药、化痰药、祛风湿药、安神药等。补虚药使用频次最多的原因应该与大枣、甘草、党参使用次数多有关,这与伍炳彩教授喜用柴胡温胆汤、柴胡桂枝汤治疗眩晕密切相关。甘草、大枣多用于补益中气,更多的是作为组方的调和药,是以出现频次多。

但撇开这些原因来看补虚药所占的比例仍是最多的。补虚药中有人参、党参、黄芪等补气药,杜仲等补阳药,熟地黄、当归、白芍等补血药,麦冬等补阴药。解表药居于第二,这与生姜、柴胡的使用频次多有关,而生姜多用于止呕,柴胡多用于疏肝解郁、和解少阳,因而解表药的使用频数高有一定的误差,但仍不可否认从表解眩晕这一点。

另外清热药中黄芩使用频次最多,也与小柴胡汤使用次数多有关,多起清泻肝胆相火之效。清热药中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均有涉及。行气药中多为理气健脾、疏肝解郁之药。利水渗湿药、化痰药、祛风湿药都与津液代谢失常有关。安神药说明睡眠与眩晕关系密切。

2、方剂、单方频数及方剂类别

方剂使用频数中柴胡温胆汤居于首位,其中小柴胡汤的主证有目眩,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阳之上火气主之,风火上炎,而致目眩头晕;温胆汤是为清热化痰之方,是为痰湿郁热上犯清窍致眩之良方。其次为东垣清暑益气汤,此方运用不局限于暑病使用,亦可用于脾虚有湿热,致脾升清降浊之力受损,清气不升,湿浊蒙窍而为眩晕。

使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主要有三大证候群,一是虚证,二是热证,三是湿证。另从单方运用来看,仍以温胆汤为首方,可以体现伍炳彩教授多从肝胆论治眩晕。另从病位大致将方剂归类来看,可从五脏治眩晕,但以肝脾为核心。

另从肝胆论治眩晕方剂的分布来看,治疗眩晕既有从实论,亦有从虚论,亦有从虚实夹杂论治。从脾论治的方剂来看亦为从虚实夹杂论治为主,以脾虚夹有痰湿水饮为主。

结语:无论男女,生理都在走下坡路,肾精,气血不足,脑窍不充而易致眩晕发作。另外女子在这个期间经历围绝经期,更易导致眩晕。所以从社会因素、生理因素皆易致眩晕发作,然此结果并不能作为流行病学的依据,但提示在临床治疗本疾病时可以侧重于疏肝与补肾。

1
查看完整版本: 眩晕是一个慢性病,症状容易反复发作,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