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生”二字
亦体现在百姓餐桌的小康菜单上
一份小小的菜谱
不起眼却关乎民生根本
一份小小的菜谱
轻如鸿毛落下却是万钧的重量
一饭一茶、一蔬一果……
都落到了吃穿不愁的生活实际
点到了收入稳定的生活细处
从江香猪、余庆剔骨鸭、赤水石斛鸡、凯里酸汤鱼……
从菜篮里、餐桌中、舌尖上
百姓的幸福生活跃然眼前
一份“小康菜单”
就是一条富民之路
承载着百姓幸福美好生活的梦想
红火的“小康菜谱”
给我们带来更加红红火火的美好幸福生活
见证了贵州实现千年之变奔小康的历史伟业
本期,我们推出第三期菜单
看看那些菜能夺您味蕾?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剔骨鸭,满足市民口味,挑选美味鸭肉作为地方特色佳肴,鲜香味美,适宜滋补。
贵州省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全面推进生态家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家禽产业养殖规模增长明显,养殖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品种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品质优良。
从江县加勉乡南烧村生态鸭养殖场放养场景。卢忠南 摄
从江县加勉乡南烧村生态鸭养殖场饲养员正在放养鸭子。卢忠南 摄
三穗县特色养殖麻鸭。杨秀勇 摄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赤水金钗石斛原产于贵州省赤水市,是中国国家二类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与雪莲、人参、冬虫夏草、首乌、茯苓、苁蓉、灵芝、珍珠并称为中华九大仙草。
近年来,赤水市多个乡镇积极推进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采取“合作社+支部+农户”模式,鼓励农民种植金钗石斛9.5万亩,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石斛种植已成为赤水支柱产业,正值石斛丰收,群众采摘石斛忙。刘荣誉 摄
赤水金钗石斛。王茂祥 摄
赤水市旺隆镇红花村村民在采摘金钗石斛。王长育 摄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可以增加热量、治病、滋补、美容、祛风除湿。
随着关岭县断桥现代渔业种业园的建成投产,该园区主要分为鱼苗繁育区、亲本培育区、鱼种培育区、休闲垂钓区、大塘精养区和高位池养殖区6大区域。从“土地租金、就业薪金、产业红金”和行业带动上极大地促进当地群众实现发展增收。
关岭断桥现代渔业种业园。高智、张茂堂 摄(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岭断桥鱼。(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安龙莲藕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生食脆甜,熟食粉香,品质优良,营养丰富。
荷花种植作为安龙县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仅在招堤国家湿地公园,种植面积就达多亩,其中,藕莲多亩,花莲多亩。由于招堤十里荷塘生产出的莲藕外表细嫩光滑,口感脆嫩,深受消费者的亲睐。
农民在安龙县招堤十里荷塘采收莲藕。贵州日报天眼记者 刘朝富 摄
农民在安龙县招堤十里荷塘采收莲藕。贵州日报天眼记者 刘朝富 摄
农民在安龙县招堤十里荷塘采收莲藕。贵州日报天眼记者 刘朝富 摄
农民在安龙县招堤十里荷塘采收莲藕。贵州日报天眼记者 刘朝富 摄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毕节可乐猪被毛多为黑毛,部分呈棕色,额心、四肢未端、尾端有白毛肉味鲜美、口感细腻。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毕节可乐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毕节市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抓种植,围绕标准化、规模化抓养殖,持之以恒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10个县(自治县、市、区)分别构建出特色优势产业区、块、带,基本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目前,猪、牛、羊肉产量均占到全省的五分之一。
毕节可乐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彭瑾王星毕节日报记者李学友 摄
毕节可乐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彭瑾王星毕节日报记者李学友 摄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黄瓜为各地夏季主要菜蔬之一。茎藤药用,能消炎、祛痰、镇痉。
近年来,龙里县湾滩河镇依托良好的生态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坝区农业现代化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打造高产高效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增收。
龙里县湾滩河镇园区村村民在大棚内采摘黄瓜。龙毅 摄
龙里县湾滩河镇园区村村民在大棚内采摘黄瓜。龙毅 摄
龙里县湾滩河镇园区村村民在大棚内采摘黄瓜。龙毅 摄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白菜营养丰富,菜叶可供炒食、生食、盐腌、酱渍。
威宁自治县近年来,发展短平快的特色蔬菜产业40余万亩,在蔬菜产业发展中,以经营主体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示范引领,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或者“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及村社一体等运营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余家从事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的经营主体,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个。威宁通过科学合理地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形成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现代农业经营的发展格局。
工人在威宁县江楠现代物流园里搬运蔬菜。罗大富摄
村民在威宁县草海镇中海村搬运采收的大白菜。罗大富摄
工人在威宁县江楠现代物流园里搬运蔬菜。罗大富摄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芥兰是甘蓝类蔬菜中营养比较丰富的一种蔬菜,可炒食、汤食,或作配菜。芥蓝含纤维素、糖类等。
近年来,榕江县车江坝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瞄准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市场需求,通过“土地流转、企业经营,群众参与就业”的模式,着力打造高标准蔬菜保供园区,以促群众增收脱贫。
村民在榕江县车江大坝蔬菜基地采摘蔬菜。王炳真 摄
村民在榕江县车江大坝蔬菜基地采摘蔬菜。王炳真 摄
村民在榕江县车江大坝蔬菜基地采摘蔬菜。王炳真 摄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豌豆尖茎叶柔嫩,味美可口,是一种质优、营养丰富、食用安全、速生无污染的高档绿色蔬菜,深受消费者和宾馆酒家的青睐。
近年来,龙里县湾滩河镇以新发展理念开创蔬菜产业新局面,通过改进发展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加大土地流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特色化发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的全国示范性蔬菜种植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18.2万亩,荣获“中国豌豆尖之乡”“贵州省十大育苗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等称号。
在龙里县湾滩河镇,农户在豌豆种植基地里采摘豌豆尖。龙毅 摄
龙里县湾滩河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绿意盎然的豌豆尖。龙毅 摄
龙里县湾滩河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豌豆尖通过打包即将上市。龙毅 摄
农户在龙里县湾滩河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采收豌豆尖。龙毅 摄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紫云红芯红薯呈长纺锤形,单个重50~g,表皮光滑、呈淡黄色,肉质淡粉色,色泽鲜亮;鲜食质脆味甜,蒸熟后通体晶莹,薯肉淡黄色,细腻绵软,甘甜具板栗香味。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把紫云红芯红薯作为特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扩大种植规模,以白石岩乡幸福园村、干水井村为种植核心区,辐射带动规模种植。去年,紫云种植红芯红薯1.8万亩,产量达万公斤,通过政府、合作社、电商平台等大力宣传推广,产品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地消费市场。
紫云县红芯红薯特色产业进入春耕育苗的季节,村民们在农业农村局及合作社的组织带领下,统一开展标准化的红薯育苗劳动。马桥艺 摄
紫云县红芯红薯特色产业进入春耕育苗的季节,村民们在农业农村局及合作社的组织带领下,统一开展标准化的红薯育苗劳动。马桥艺 摄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织金荞凉粉是男女老少都喜爱的一道小食。凉粉是用荞麦打去壳,干磨成粉按1:4的比例加水和适量的明矾水调匀,下锅用微火慢慢边煮边搅,煮熟冷却而成。
织金县进行秋荞种植以调整产业机构为抓手,以打造旅游乡镇为核心,以规模化产业为要义,多个渠道助农增收。
荞花开了游客来了。黄静 摄
荞麦。(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玉屏贡米口感清香、色若润玉、营养丰富。
优质稻米是贵州省重点发展的特色粮油食品之一,我省按照“推进绿色稻+、发展精品稻米”的思路,准确定位,合理规划优质稻米产业,采取“以中高档优质稻米为重点,以高端优质稻米为突破口”的策略,普遍推广高产的杂交优质稻,实现增产增效。
兴义市万峰林将军峰黄秀蛋炒饭。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朝富 摄
玉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村民在收获稻谷。欧秀灯 摄
道真自治县三桥镇岗村村贡米基地,村民们正享受着丰收的喜悦。韦娟 摄
江口县德旺乡茶寨村贡米基地。何远志 摄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遵义鸡蛋糕,有甜、咸两种口味,色泽深黄,富含弹性;入口有蛋麦两香、回味悠长,自然清香、不粘不腻、容易消化,盛名远播。
贵州省近年来通过“畜禽良种化”、“菜篮子工程”、“富民强县工程”、“产业脱贫攻坚”等多个产业扶贫项目在政策、资金上对蛋鸡养殖产业进行全方位的大力支持。
村民在赫章县平山镇长冲村蛋鸡养殖场里劳作。罗大富 摄
村民在赫章县平山镇长冲村蛋鸡养殖场里劳作。罗大富 摄
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一家蛋鸡养殖场,工人在收鸡蛋。胡攀学 摄
三穗县八弓镇泥山村的蛋鸡养殖场拍摄的鸡蛋。邹光学 摄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椪柑被誉为“远东柑桔之王”。其味酸甜适中,食后味浓甜,花渣爽口,从江椪柑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得绿色产品认证。
椪柑是从江县特色水果,大力发展椪柑、砂糖柑等柑橘种植产业,吸收务工返乡人员待业人员参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实现“绿了生态、富了群众”的生态产业发展目标。
从江县宰便镇引东村打碎河椪柑果园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龙梦前 摄
从江县宰便镇引东村打碎河椪柑果园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果农正忙着采摘椪柑。龙梦前 摄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长顺苹果果形较好、着色漂亮、水分足、含钙丰富(46.42mg/g,是同类产品的两倍以上),独具微酸性,风味独特、口感好。
近年来,长顺县把优质高钙苹果作为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全县共种植苹果7.33万亩,挂果面积1.2万亩。目前,丰果面积余亩,产量达吨,产值约为1.08亿元。除了市场销售渠道,长顺县不少果园开启了农旅一体的方式,推出体验采摘游路线,把流量和市场引入家门口。
长顺县长寨街道种获村苹果丰收。陈波 摄
长顺县长寨街道种获村苹果丰收。陈波 摄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普安红茶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细紧多峰苗,匀齐、净,色泽红匀,明亮;香气鲜嫩持久;汤色红艳浓亮;滋味醇滑;叶底嫩匀红亮。
年,普安县茶产业相关综合产值达12.7亿元,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4.3万亩,茶产业市场主体超过了家,从育苗、种植、茶园管护、茶青采摘、茶叶加工、涉茶服务业等环节累计惠及全县农户户共人。种植采摘、加工销售、茶旅融合的全产业链已经形成。
普安县江西坡镇苗寨丫口茶叶主产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刘朝富 摄
村民在普安县在江西坡镇苗寨丫口茶叶主产区采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刘朝富 摄
策划成嘉廷
来源贵州图片库
设计 芦晓娟
文案邱胜黄镇华
编辑芦晓娟 邓刚
编审成嘉廷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