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白首乌,是江苏省滨海县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传统的食、药、美容兼用植物。
滨海白首乌,白首乌隶属龙胆目,又名白人参,当地俗称何首乌、白何首乌,简称首乌,其原植物为萝摩科,鹅绒藤属,耳叶牛皮消。因其具备补肾益肝、乌发生发、养血益精、抗衰老等卓越功效,被历代名家视作摄生防老的珍品。古籍记载中,白首乌在晚唐时期便已开始应用,到了早明时期更是盛行,且一直沿用至今。中国白首乌耳叶牛皮消95%出产在江苏省滨海县,这里的农民种植白首乌历史悠久,滨海也因此成为中国著名的首乌之乡。
滨海白首乌的花小巧而别致。其花呈伞形聚伞花序,着生于叶腋,花小而密集。花朵颜色多为白色,花瓣细腻,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滨海白首乌的植株形态独特。它的根为块状,是其重要的药用部分。整体植株较为纤细,藤蔓状生长。滨海白首乌的叶子对生,呈心形或卵状心形,叶片较为光滑,颜色翠绿。叶片质地稍厚,叶子边缘整齐,叶脉清晰,为白首乌的生长提供着重要的养分合成与光合作用的功能。
滨海沿海地区古为黄河故道,由黄河夹带的黄土高原沙土冲积而成,海岸呈侵蚀性地域,具有海洋性气候,昼夜温差极大。这种生态环境的综合因素共同造就了适宜白首乌生长发育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合种植白首乌的土地达20多万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出产量高达万千克以上。
年9月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滨海白首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年8月24日,滨海白首乌荣获“江苏十大人气地理标志品牌”称号。滨海白首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涵盖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振东乡、陈涛乡、滨淮镇、八滩镇、八巨镇、界牌镇、东坎镇、樊集乡、大套乡、天场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以及县域内的省属滨淮农场。
近年来,以陈氏首乌为代表的当地企业持续研发首乌系列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诸如首乌代餐粉、首乌芝麻丸等,适应现代人对于日常养生的需求。何首乌粉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陈华文先生还投入资金建立滨海首乌非遗馆,建设陈氏首乌·非遗工坊,大力传播滨海白首乌文化。将非遗项目与技艺培训、文创设计、研学旅游紧密结合,广泛吸纳群众参与体验,有力地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了滨海农民就业增收。
展望未来,滨海县必将继续大力弘扬首乌文化,全面提升白首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使滨海白首乌的资源优势更加高效地转化为商品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