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这些老师翻山越岭查药材
TUhjnbcbe - 2025/3/1 18:13:00
白癜风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799.html

全媒体记者周娜通讯员何娟报道:“上一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能够在有生之年参与这样的普查活动,再累也值得!”记者采访时,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襄城普查队队员葛东兵说。此前,我国进行了三次全国性中药资源普查。时隔几十年,我国再次启动中药资源普查。此次将对现今的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和应用等进行摸底。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的12名老师成为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襄城普查队队员。老师们对襄城区的中药材进行全面采集调查,全方位拍摄图像资料,详细记录药材种类、数量、采集地、所处的经纬度以及海拔高度等关键信息。

去往人迹罕至之处

5月28日上午7点50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襄城普查队的队员们像往常一样,在队长温茂兴和副队长张家忠的带领下,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出发。

驱车半个小时后,队员们到达了襄城区卧龙镇长冲附近山麓。具体要采集样本的地域已经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事先定位,襄城的普查地点大部分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

张家忠给大家分发了风油精和蛇虫药。队员们扎紧迷彩服。温茂兴一手拿着GPS上的位点信息,一手拿着罗盘仔细寻路。张家忠拿着铁制标杆带队开路,打草惊蛇。“没有路是很正常的,我们担心的是蛇。”一行人直达山林深处。

位于一处山坡底部的野生鱼腥草吸引了众人的注意。温茂兴的声音传来:“就在这里套方!”套方是中药资源普查的步骤之一,要求每一个方拉出来都是标准的正方形。第一个样方是10米·10米。拉方完成后,药用植物学专家、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彭荣越登场了。她负责辨认样方套里的所有药用植物,并让数据记录员记录品种及数量等信息。

第一个套内:桑树2、构树8……第二个套内:野蔷薇7、木香2、铁线莲5……每个方内,要取大小6个区域,然后详细记录区域内的植物生长情况。

第一个样方完成后,已近上午11点。在一平方公里内,他们要做5个样方套。来不及休息,队员们继续往深山中走去。

老师们好身手

中药普查,寻访深山中草药,听起来类似于探险,实际程序包括:野外调查、标本制作、数据录入等。

为了方便普查,首先要携带野外采集用具:小刀、枝剪、斧头、铁锹、小铲子、凿子、铁锤、防刺手套、采集包……

然后是记录用具:M-轨道记录仪、记录表格、标签、铅笔、记号笔、照相机等。

每当发现一处植物,还需保存用具:聚乙烯塑料袋、野外活页夹、保鲜膜、报纸、瓦楞纸、标本夹、不同大小的广口塑料瓶、固定液、种子袋、钢卷尺……

每个队员的背包至少负重20斤。每当发现有花有果的中药材,队员们都会异常兴奋。“发现一株开花兔儿伞!”陈秀梅老师的声音从山间传来。王清华老师拿着相机赶忙上前。“这株兔儿伞形态完整,正值花期,是不可多得的好标本。”王清华随即进行大生长环境拍摄、伴生环境拍摄、整株拍摄、特征器官拍摄……拍摄的目标物要突出,图像要清晰,不能虚晃,以免出现焦距不准导致的模糊。记录员详细记录编号、采集号、植物名称、影像类型、影像拍摄时间、地点、拍摄人照片等。

拍摄完成后,为了防止采集的药用植物标本枯萎,需要迅速对标本进行现场整理、压制,确保标本保持原本的颜色、形状和特征。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将植物剪下、铺开、展平,先放到报纸上,然后加压瓦楞纸,再垫上报纸、瓦楞纸后用木板加压。一种中药材要做5个标本。标本采集回来后,李娟老师还需要精心修剪以及压制。这是个细活,要求分毫不差。每个老师利用各自的专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工作辛苦靠党性

由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的老师组成的这支普查队伍共有12名队员,其中6名队员是该校的教授、副教授,60后的老党员占了一半。这些老师平日里仍然承担着教学、科研任务。

去年8月以来,队员们已经去了33个地区。从严寒到酷暑,原计划是每周进行两次普查,最近增加到每周3次。“中药有季节性,春夏秋冬是一个完整的周期,我们要抢植物的生长期。”

时间紧,任务重,每次野外普查要完成规定样地的5个样方套,中午饭都是队员们自带的干粮。

天气炎热,带着盐分的方便面成了珍馐美食,但往往泡不熟。老师们一边吃着半生的方便面,一边感慨:“这比去年冬天冻得手哆嗦,在野地里吃冷冻面包强多啦。”

“第一次来普查靠兴趣,第二次来靠责任,第三次来靠精神,我们坚持跑30多趟直到完成任务,靠的是党性。”温茂兴队长对队员们的付出心中有数:彭荣越老师家有今年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需要照顾。陈秀梅老师家里有两个小儿需要照顾。王清华老师在拍摄时不慎掉进了洞里,第一反应是保护设备。58岁的葛东兵老师曾不慎从山坡上滚了下去。万舜民老师被马蜂蜇伤,强忍疼痛稍作处理就跟上队伍。温茂兴自己则左腿肌腱断裂,不久前才甩掉双拐。

发现名贵中药材

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至今已几十年,国内中药资源状况已发生很大变化。

“我们发现现在桑树、野生金银花、何首乌会经常遇到,但野生杜仲、野生灵芝已经很少见了,丹参只看见过一次。”张家忠说。

截至目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在襄城区已普查完成样地数33个,样方套数个,共制作野生药材标本余种,包括沙参、丹参、桔梗、苍术、益母草、苦参等品种,共制作标本余份。

接下来,普查队员们将继续完成剩下的10个样地的普查以及市场调研、襄城区栽培药材品种、襄城区域内药用植物种植与动物养殖情况走访调查,完成重点药材样品、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完成襄城区中药资源普查图鉴编写工作,并对襄城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议。

“我们计划出一本《襄城中药资源志》,也有意向出《襄阳市中药植物志》《民间中医资源汇编》。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对我市中药材进行抢救性发掘,为我市脱贫攻坚提供参考,引导农民们有意识地种植,为中医药传承发展做出贡献。”普查队员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些老师翻山越岭查药材